来篇网

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简单介绍30字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最早修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至1424年),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和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扩建。

清代初期的皇宫是在北京城内北郊的紫禁城,从康熙四年起至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这长达七十余年间,都是在这里统治着中国。

由于北京故宫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严格的对称原则,布局严谨而富于变化,从平面布置到立体造型无一不体现着皇家建筑特有的严整与富丽。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和便于管理等原因,在紫禁城中又设有许多等级制度和森严复杂的规章制度。

它不仅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最辉煌灿烂的杰作。故宫一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约为北京天安门广场面积的三倍多)、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故宫是由皇帝居住和办公、后妃居住及宫女生活起居三部分组成。

1、“紫禁城”之名来源

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即明永乐年间所建之紫禁城,清宣统元年(1909年)正式定名为故宫。

从公元1403年到清宣统元年(1909年),共传四位皇帝,前后历时14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开始营建紫禁城,到宣统元年(1909年),紫禁城基本建成。

紫禁城在明代是皇帝的行宫,是封建帝王举行朝会的场所;清代是指清代24位皇帝的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2、建故宫的缘由及背景

故宫的建筑结构体现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故宫里有许多建筑物都是木质结构,但其材料多是用的竹木,这样既可以防火也可以防蛀;同时,房屋内还会隔成许多小间,每间都有隔扇、窗棂或横梁,既可以通风又可以采光。

这些建筑是在建造之初就已考虑到防火等问题,但因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大规模采用现代化技术设备。

故宫中的许多大型建筑物如太和殿、保和殿等均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或更早。

而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故宫中的部分宫殿才开始使用木结构建造法。

3、“紫禁城”的主要建筑群

紫禁城由外朝和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两侧有文华殿、武英殿及文渊阁,合称“三大殿”;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前有乾清宫与交泰殿及皇贵妃所住的养心殿及皇后所住的翊坤宫,统称“后三宫”。在这些宫殿的前院中还有奉先馆、慈宁园、东西六宫和其他附属建筑。

在紫禁城的外朝和内廷之间有一道南北中轴线将它们贯穿起来。这条中轴线上主要建筑都是朝南或东南方向排列着,因此又称“前朝”。这些建筑有三大殿以及后宫部分的许多宫殿等。

外朝和内廷之间有一道南北轴线,它是整个紫禁城建筑群的主轴线,这条线上建筑主要包括太和殿、保和殿等一系列殿堂。

4、紫禁城中的各大建筑

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筑有太和殿、保和殿等。

太和楼,位于故宫太和殿西侧,俗称文华楼,高达29.4米,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举行大典礼时所使用的场所。中和馆位于太和殿之后,是皇帝接受文武百官朝贺时用的场所。

保和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宋代木结构大殿。

文华楼的屋顶为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剪边,下覆绿剪边筒板瓦;其内部是一个巨大的厅堂式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