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篇网

2022打破刚性兑付

2022要打破刚性兑付,这是资管新规细则落地后,行业的第一个大事件。

2022年8月1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1号——基金合同》(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实施。

《指引》对“现金管理类基金”进行了定义:包括资产管理计划、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并在募集行为和存续期内明确禁止募集期设置保底收益率等要求和变相保本保收益行为。

这就意味着,刚性兑付被彻底打破了!

什么是刚性兑付?

通俗的讲,就是发行方承诺到期还本付息,如果发生违约或提前到期,就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兑付本金或利息。

《指引》的出台可以说是对行业发展影响重大的事件。

但《指引》的实施也引发了市场极大的担忧,甚至有不少人担心如果政策落地没有预期效果的话,刚性兑付将会成为历史。

所以,我们先来看下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三种“刚性兑付”模式:

1.由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

2.信托计划

3.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私募产品;(以“净值型”居多)

4.证券公司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

5.券商、基金公司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即银行系,例如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和广发银行等。

上述“净值型理财产品”均为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而由商业银行发行的资管产品可以规避风险。

2.公募基金,比如易方达、华夏、汇添富的货币基金;

这类货币基金是不保本的,所以要赎回货币基金的时候,你需要把钱存到银行,这一步是无法提前解除的,因此只能通过定期存款来实现。

由于公募的货币基金规模较大,在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时也有很大优势;所以它的收益率普遍都很高,但也正因为它有着很大的波动性,所以它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具有门槛低、操作便捷等特点;

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如果市场利率继续上行,货币基金将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3.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比如东方财富旗下的东方鑫盛、同花顺集合信托计划等;

对于上述三种模式,我们来看下它们的风险点:

首先,从风险收益特征上看,这些模式本质上都是保本保收益的。

其次,从期限结构上看,这种短期内到期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是最难出问题的。

最后,由于这类产品的期限通常比较短(3-5年),一旦产品到期时出现流动性紧张的情况,往往会影响到市场上流动性较好的投资品种。

我们来看下这三种模式的风险点:

4.地方政府主导发行的产业基金等;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方式都太过熟悉,因为在大家的认知中,大家认为只有刚性兑付才是“正确”的方式。

其实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目前并不存在所谓的刚性兑付,市场上大多数项目都是有保障性兑付措施的;其次,我们也要知道,现在很多发行主体不一定像之前那么傻了!

所以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去杠杆”的大方向上来。

5.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

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如银行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也采用了类似的模式。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其实也属于“刚性兑付”的范畴,但由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高于同期存款利率,所以在销售时一般会承诺保本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