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篇网

为什么指女子年满15岁叫及笄

及笄是古代女子15岁时的一种仪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及笄”。

关于及笄的起源,最早是在战国时期,当时的女子一般到了15岁就要戴上簪子(头饰)。

在古代,女孩子的发髻是由两个木簪夹住一个金簪组成一个圆环。当梳好发髻后,就会将木簪取下,再用金簪插上。而戴上簪子时,要将其从耳后穿过去,将簪尾垂到胸前再挽起来。

而古代男子及笄则是在女孩成年之后进行的仪式,即女孩满了15岁后才能佩戴簪或者发笄。

1.及笄的由来

及笄的本意是指女子在成年之后要佩戴的簪子或者发笄。

“及”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长,及也。”它是古代汉族传统的一种礼制,即女子年满15岁后,才能佩戴及笄(头饰)。

及笄也是古代女子结婚时的一个重要礼仪,一般只有到了15岁以后才能佩戴簪或者发鬓。

古时女子及笄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第一种方式就是不会在发髻上使用簪或者发髻来代替发簪;第二种形式叫做“笄礼”,在笄的顶部用丝缕或者布条进行装饰;第三种形式是将及笄戴在头上,叫做“绾髻”。

这种仪式虽然不像簪和簪鬓那么简单实用,但是却很好的传达了古代女子对自身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及笄后女性的发髻就会被固定住不会轻易散开,同时也表明了女子已经完成了从少女到少妇再到老妇的人生阶段;同时这个阶段女子的容貌已经不再像少女时期那般青涩可爱,而逐渐成熟为一位具有独立思想、自尊自爱的现代女性。

2.古代女子及笄时的场景

古代女子及笄,就是女子在十五岁的时候开始戴上簪子或者发笄,这样就可以为自己的出嫁做好准备。

在古代,女子及笄的时候要在头上插两根簪子,这样才能表示她已经长大成人。

然后就会拿一个用来装饰头的小花,然后将这朵小花放在她的额头上,再插一根簪子。

到了十五岁时,还不能戴簪或发笄的女子被称为“弱女子”。

而那些年纪比较大了的女性则会戴着发笄戴木簪,这叫做“冠”。

这些都是古代女子及笄时最常见的场景。

3.及笄后所要做的事

及笄后,女孩要将头发挽成一个发髻(绾起来)。

然后将木簪放在头顶,将金簪插在脑后,再用布条绑好。

最后在发髻上戴上一个玉簪(头饰),用细麻绳绑在一根木棍(古代常用的兵器)上。

这件事也就结束了。

女子要举行这个仪式可以用“及笄”和“束发”来表示。

古人常说:女子十五始立,当她及笄之后,才可以被称为已出嫁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