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篇网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六年级300字

这是出自《庄子·逍遥游》。

原文: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故曰逍遥。

译文:最有智慧的人,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一切都顺其自然的人。

因此,最高境界就是“我无欲、心无为”。

原文:

庄子曰:“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知其荣也而性之;知其辱也则夷之;知其荣亦乐见之矣,斯可谓好学已也。”

庄子认为人生有四大境界:一种境界是像白天鹅那样高不可攀、不可接近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像黑天鹅那样与世无争、安闲自在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像白天鹅那样不食人间烟火、超然物外的境界;而最好的状态是像伯牙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为而无不为”。

1.《逍遥游》是一篇寓言故事,其作者庄子(约公元前367年—前280年),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和老子同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逍遥游。

《逍遥游》主要讲述了人应该有一种超越生死之交与物我之外的思想。逍遥是一种超越、超脱,而不是消极避世,所以我们应该要追求这种境界。

《逍遥游》运用寓言和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庄子反对一切世俗功利,主张顺其自然;不执着于人事荣辱、生死富贵、功名利禄以及功过是非,并指出人应“乘天地之正以御六气之辩,一气而至百神”(《庄子·天下》)。

2.作者通过对伯牙和钟子期两个人弹琴、鼓琴的不同心态,展现了人生四大境界。

伯牙是春秋时代的人,钟子期是战国时期人,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音乐家。

两个人在同一间琴房里弹琴,伯牙是坐在琴凳上用两手弹。

钟子期是坐在琴凳上用双手鼓琴,所以他用一只手弹,另一只手鼓足了劲后,他就把琴声送到对面去,所以别人可以听到这声音。

但伯牙用双手弹琴有什么区别呢?

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伯牙)对着那块石头说:“子期死了,伯牙破琴绝弦。”那石头回答他说:“我是太阴之精,其精内凝而不散。其叶虽动而不伤;其性虽柔而不折。”

(庄子)对着那块石头说:“子期死了,子期之琴将不可鼓,子期之人亦不得与我言矣。”(庄子)对着那块石头说:“子时未至而钟鸣,午时已到而鼓响。”(庄子)对着那块石头说:“我是太阴之精,其叶虽动而无伤;其性虽柔但有折。其叶虽折犹可鼓矣。”

4.故事中伯牙弹琴、鼓琴的心理活动都能反映出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

他在听琴时,完全陶醉在美妙的琴声之中,而且还陶醉在自己被音乐所吸引的幻想世界里。

弹琴时,伯牙把琴放在胸前用手托着琴的两个支点,身体微微前倾,两只脚平放在地上。

他用手轻轻拨动琴弦,就像自己有一股清泉从琴弦上流出一样。

他用嘴吹出的气吹到琴上使琴发出声响来;再把气息吸到琴里使琴声更加动听。

就这样一弹一拨地弹下去,弹完了整首曲子才停下来。

5.故事中伯牙与钟子期都是有智慧的人,都能把握住自己、控制住自己,都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

但伯牙还是因为对知音的珍惜,最终在演奏时流下了眼泪,钟子期也因此伤心落泪,最后两人都成为一代大师。

后来钟子期和伯牙两人都各自做了一番事业,但是都不能取得成就。

伯牙说:“我一生追求的东西,也不过就是一个知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