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篇网

冬小麦与春小麦划分

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面积的四分之一。

小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在此之前就有了大麦、小麦和荞麦等作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北方地区的人们发现了这一作物并将其引入到自己生活中来。直到19世纪中叶以前,由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小麦生长,小麦种植技术被引入中国后也并未发展起来。

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干旱少雨,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旱灾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及水利技术的发展,旱灾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越来越小。

但是干旱少雨也会给小麦生产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因此在中国北方地区对春麦(主要是冬小麦)进行分类研究有重要意义。

一、分类方法

春麦分类的依据是春(冬)麦与冬小麦之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春麦具有分蘖多、穗数多、小穗数多等特点。

春麦有两个显著的特性:(1)小麦和冬小麦是同一品种,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因此春麦的品种间不存在亲缘关系,而冬小麦在育种过程中也只有一个主要血缘关系,即春麦与冬小麦之间存在一个共同血缘关系;(2)春小麦的穗粒数为11粒左右(即一穗实粒值为11粒),而冬小麦的穗粒数为12-14粒,在实际育种过程中春(冬)麦间通常还会出现3-5个小麦穗。

冬小麦可以分为冬、春性品种。

春麦分为旱春性品种和旱夏播品种两种类型。

其中旱春性品种的主要特点是:生长期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冬季不会出现较长时间的低温天气;植株矮小,穗位低;抗寒性较强。

旱夏播品种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春旱夏播型良种(简称“春旱”);二是冬旱夏播型良种(简称“冬冬”),即指在冬季播种时没有或很少遇到低温天气而能正常生长发育、分蘖成穗较多的小麦品种。

二、春麦和冬小麦的分类

春麦和冬小麦是中国小麦的两大类型,其中又以春麦的生产栽培历史最为悠久。

;冬小麦是中国小麦品种中产量最高的品种,冬小麦是中国小麦中最主要的栽培类型,冬小麦和春麦之间在产量构成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多人习惯把春麦和冬前返青阶段播种的小麦统称为“冬麦”而不能划分冬春性作物。

;由于冬小麦和冬前性农作物产量水平较高,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多样化需求,国家颁布了一些新的农业种植法规。

;根据小麦生育特点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将小麦划分为两大类:春生型冬小麦和冬生型冬小麦。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种植法规来规范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目前,全国已经建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地小麦分类体系。

三、春麦

春麦是小麦属中的一种作物,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

春麦主要分布于北纬32°-35°之间、海拔300米以上的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河南是春麦主产区,占春麦总面积的75%左右,江苏占14%左右,山东和安徽分别为12%左右。

由于春麦是从冬小麦中选育出来的一个新品系,与冬麦区别不大。

而冬麦则是指在中国华北、西北地区种植的冬小麦品种,如内蒙古的包头、呼和浩特等地。

所以我国北方广大区域种植主要还是以冬小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