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篇网

介子推的祖籍是哪里人

“又绵山而不与焉”,这是《诗经·大雅·绵》中的一句话,绵山是介子推的葬身之地,他也成为了介子推的谥号。

公元前782年,晋国大夫郭隗到当时晋国最大的城市晋国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向晋文公推荐了他心中仰慕已久的贤人:介子推。

介子推一面整衣备饭以待郭隗,一面将自己在绵山修炼的消息告诉了郭隗。

第二年春天来了!

晋文公带领群臣上山祭祖。

介子推坚决不出山陪祭。

最终抑郁而亡,就葬在了离绵山不远的绵竹绵远桥畔。

1.介子推在绵山,是不是因为在绵山,所以才有“又绵山而不与焉”的典故呢?

“又绵山而不与焉”,这个典故最早的出处,是出自《诗经·大雅·绵》,原文如下:

[子言:昔者先君公氏之死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当年的时候,有一位先王把自己的父亲和哥哥都葬在了绵山。

当先王去世后,他的儿子晋文公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要祭拜先王墓,但是因为先王墓距当时晋国最大的都城平阳很远,并且当时晋文公还是一个不受待见的国君。

2.关于山西介休和平遥一带,都有着“清明时节”和“介子推回故里的传说”。

介休一带,相传农历四月初五清明节,介子推被挖掉眼珠之后,被埋在了山西北部的绵山之下。

至于介子推的出生地究竟在哪里?

在山西省洪洞县介休和平遥县平遥,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是流传最广的就是介休一带说。

3.晋文公在这里建了一个祠来纪念他,这说明他是山西人,那么从山西到山西哪里才是介子推的故里呢?

《左传》中有“晋文公伐其国,介子推让其妻而不受,晋文公乃割肉而祭之,于是遂有晋文公以介子推为师的故事”。

4.因为《绵》这个诗,才有了“晋文公回故乡”这样一个典故。

在介子推归隐绵山之后,晋国君主多次派人前去请他出山。

可是介子推每次都拒绝了晋文公的邀请,最后还在自己的封地绵山自焚而死,晋文公悲痛万分……

这就是传说中的“割股奉君”吧。

但是我们知道,在《左传》之中就记载着介子推的“割股以报君”的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二十年之久,于公元前632年回到晋国担任国君。

5.所以介子推回不了故乡吗?

我们现在说的“断”,就是介子推不愿意出山,他在绵山隐居了五年。

这期间,晋文公曾三次到绵山寻访他,但都被他拒绝住在山上。

有一天,晋文公和大臣们带着食物去祭祀介子推。

结果介子推一脸悲伤地说:“我宁愿不吃饭而死了!”

晋文公很好奇,就问到底是怎么回事?